“利率怎么又降了!”作为一名前台柜员,经常会听到来存钱的客户会这么说。确实,近年来我行存款利率多次调低,以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为例,从3.9875%到3.5%,再到3.15%以及现在 2.75%,利率确实一直呈下降趋势。我行做出的这些利率调整都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进行的,货币政策如何要求,银行利率就如何体现。这难免让人心生疑惑:为何利率不断下降?难道真的是大家所说的为了刺激消费、刺激经济吗?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讨论利率下降是否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我国宏观调控经济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常见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政府投资、国债等。
货币政策指货币当局(中国人民银行)使用政策工具,直接或间接对货币供应量、货币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进而影响社会民间投资和总需求,最终实现相对应的政策目标。我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政策等。其中我们最常见的也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利率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可以将其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俗的说,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央行降低利率,由此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和进出口,增加总需求,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反,如果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过高时,央行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消费和投资,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二、近年来我国利率走势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逐步推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在 2008 年四次降低利率水平;2012 年后,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进入下行通道;2014 年之后,为解决国内的通缩问题,央行开始引导市场利率逐步走低;2018 年央行数次运用 MFL 投放、逆回购与降准等放松银根;2020 年 3 月 16 日中央银行决定启用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 0.5 至 1 个百分点,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降准0.5 个百分点(不包括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向多家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 1 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可见近年来中央银行多次实施扩张型货币政策,以刺激产出并促进经济增长。节选部分利率调整时间及调整后数据,走势如下:
表 1.1 2011 年后我国存款基准利率
表1.2 2014年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自2011年以来,存款、贷款基准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宏观经济的总目标是相匹配的。
三、利率下降带来的影响
(一)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
凯恩斯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通常有三个动机,分别是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性动机。交易性动机是指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所必须持有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转换成其他商品的难易程度最低,因此即使持有现金不会产生投资收益,人们也具有因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比如说钱包里的买菜钱、支付宝里的公交钱。预防性动机是指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不曾预料到的紧急支付。投机性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的不确定性,人们为避免损失或者获取更多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的货币。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与交易的商品或者劳务相关,通常受国民收入的影响,收入越高,其交易性动机与预防性动机所持有的货币也就越多,与本文所讨论的利率无关。影响投机性动机最常见的一个因素就是利率,此处指拆借利率(拆借利率是指银行机构之间短期借款的利率)。其走势其与投机性动机的货币需求成反比。拆借利率能够广泛代表市场上利率的走势,因此本文讨论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走势可以参照拆借利率的走势。
(二)利率下降的影响
以存款利率为例:在利率较低的情况下,由于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将不会把钱存到银行里,而是将货币转移到其他能够获得更高收益的地方,比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这样流入社会的货币量就会增加,人们消费、投资的能力和欲望就会上涨,经济就会被拉动增长。
以贷款利率为例:对企业来说,如果贷款利率下降,那么使用资金的成本就会下降,企业就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去谋取更高收益,资金就会流向其他收益更高投资领域,社会上货币量增加,经济会被拉动增长。对个人来说,利率降低会增强消费能力。贷款利率的降低使个人贷款的融资成本减少,从而提高个人的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对社会来说,利率降低导致企业投资增加,也就增加就业机会,对经济来说也是向好的。
四、流动性陷阱
(一)定义
流动性陷阱是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概念,因此又被称为“凯恩斯陷阱”。由于货币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其价格(即利率)同样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利率应和货币供应量呈负相关性,与货币需求量呈正相关性,即货币供应量越大,利率水平越低;货币的需求量越小,利率水平越低。但是流动性陷阱理论认为,当利率降至某一水平后,货币的需求弹性将变得无限大,也就说无论新供给多少货币,都会被黑洞一般的流动性陷阱完全吸收,此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进一步改变市场利率,从而使得货币宽松政策失效。
(二)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一是需求严重不足。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时,需求端特别是消费需求将呈现严重不足的特点。作为现代经济体最重要的增长引擎,消费需求不足将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
二是存款快速上升。当居民部门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均下降时,持币(在现代社会往往体现为储蓄)成为货币去向的替代选择,与之相伴的则是银行存款数量的快速上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经济低迷时反而可能出现存款大幅上升的情况。而此时银行一方面面临存款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负债成本大增,另一方面在经济低迷下企业贷款需求弱,贷款产生的收益难以覆盖存款数量快速上升所增加的成本,因此降低存款利率就成了银行的选择。
三是货币宽松政策失效。货币宽松政策往往被视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对居民部门而言,货币宽松可降低其借贷成本,促进杠杆投资和消费,即使居民不进行借贷,宽货币也可降低其投资和消费的机会成本,从而促进居民部门的投资与消费。但是当居民认为当前投资在未来大概率将出现亏损、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都偏悲观导致预防性需求大幅上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宽松所带来的刺激作用难以抵消上述担忧所带来的抑制作用,因此货币宽松政策对居民部门失效。对企业部门也是如此,货币政策宽松对企业部门的刺激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贷款利率下降方面,但是贷款作为银行最主要的收益来源,不可能降为负值,同时受制于存款刚性成本的存在,也难以降至零,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在贷款用于生产时能产生超出贷款成本的收益率时进行贷款才是理性的选择,而当企业对未来信心不足,预期可能产生亏损甚至破产风险的担忧下,无论贷款利率如何降低,都难以引导企业进行贷款并用于生产。
五、结语
利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对于刺激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一味的降低利率,人们则会认为当前经济形势趋于严重下行,投资在未来大概率将出现亏损、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都偏悲观,导致预防性需求大幅上升,资金大部分回笼进行储蓄,那么,再好的货币政策、过低的利率豆浆失去作用。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我当下我们的经济增长确实存在较大下行压力,无论是投资欲望、还是消费需求均存在疲软现象,但是我们能贴切感受到的是:国家在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作为普通个体,更应该相信国家的财政政策会与货币政策相配合,发挥出“1+1>2”的效果。我们个人也应及时把握贷款利率的变化,为自己的财务规划做好准备。
(临商银行银雀山支行:史欣雨)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雄安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雄安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雄安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雄安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雄安财经网无关。4、雄安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