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乡镇党建根基 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党建是乡镇工作的“根”与“魂”,是推动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维护基层稳定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各地乡镇党组织紧扣时代要求,以强基固本、守正创新的实践,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广袤乡村书写了党建引领的生动篇章。
一、铸魂补钙强思想,凝聚奋进 “向心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乡镇党组织作为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一方面,依托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结合乡镇发展实际,开展 “学思想、谋发展、办实事” 专题研讨,组织党员干部对标先进找差距、立足岗位定目标,把思想共识凝聚到推动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解决群众难题上来。如今,在乡镇的田间地头、项目现场,“跟党走、谋振兴”已成为党员群众的共同心声,思想上的“同心结”正转化为行动上的“同心圆”。
二、强基固本建组织,筑牢战斗 “桥头堡”。组织强则基层稳,基层稳则全局安。乡镇党组织深知,只有把组织体系建得更严密、更坚实,才能扛起乡村振兴的重任。为此,各地乡镇聚焦 “两个覆盖” 提质增效:在行政村,优化村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村 “两委” 班子,特别是培育 “头雁” 队伍,通过 “导师帮带”“学历提升”“实践锻炼” 等方式,让村干部成为懂经营、善治理、爱群众的 “多面手”;在产业链上,探索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党支部 + 企业 + 基地” 等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建在产业集群中,比如在特色种植基地、乡村旅游合作社、农产品加工车间建立党小组,让党员在产业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同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机制,推动党组织与各类组织同向发力,让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 “主心骨”。
三、扎根群众办实事,架起干群 “连心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乡镇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群众解难题、谋福祉。各地乡镇党组织以 “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把服务送到群众 “家门口”。一方面,建立 “党员联户”“网格包联” 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走访农户,收集群众关于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医保报销、子女入学等 “急难愁盼” 问题,建立台账、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另一方面,整合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资源,推行 “一站式办理”“代办帮办” 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让群众 “少跑腿、好办事”。从解决灌溉水渠堵塞问题,到帮助留守老人申领养老补贴;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到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乡镇党组织用一件件实事、一个个行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党群干群关系更紧密、更融洽。
乡镇党建工作,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一头系着发展,一头系着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乡镇党组织唯有持续夯实根基、创新载体、服务群众、正风肃纪,才能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为基层治理开辟更宽道路,让党的旗帜在乡村大地上高高飘扬,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在党建引领下不断升级。(王快镇 纪旭洋)
